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矜憐我等 評論 第143期:梵谷的受歡迎(2010年4月10日)

現代荷蘭藝術家文森•梵谷最近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即將結束的展覽,一直有人連續排長龍等候數小時進場。這樣受歡迎應該如何解釋?肯定梵谷是現代的而沒有太過現代,一個讓今天許多渴望懂得一點他們周圍瘋狂世界的人感興趣的組合,但是確實在他之內也有另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組合─他是有宗教性的而沒有相信宗教─背教者的宗教!

他在1853年生於荷蘭,是一名誓反教牧師的長子。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幾乎四分之三的歲月他只想獻身宗教服務,因為只有在27歲時他才發現自己成為藝術家傑出的天份和使命。然而,從那時候開始他以宗教般的熱度專注於熟練素描和油畫,為了能在藝術上表達他覺得自己無法在任何宗教的外表形式上所表達的。他說:「在大自然的一切中,例如樹,我看到藝術表現和靈魂。」

他使那靈魂在皇家學院為他們的展覽傳單所挑選的油畫,「聖雷米的醫院」中變得幾乎可觸。多節的樹幹朝上指向深色的樹葉,聚集在下方亮黃色的醫院建築物之上,並且與上方暗藍色的天空相扣。在大自然飛轉的動態當中少數的人物看似無關緊要,畫中卓越的配色愈顯戲劇性,是梵谷典型的風格。同樣的活力在他的名畫「星夜」(不在這次展覽中)中更為醒目,其中風景,柏樹,山岳,星空一起都互相擁抱在一個狂野,韻律,黃和紫色的舞蹈中,好像讓整個宇宙旋轉。

這兩幅畫繪於梵谷及集中多產的最後五年,介於1886年初他遷入巴黎和1890的夏季他在法國去世之間。一個人可能不喜歡現代的藝術,可能不喜歡梵谷,但是沒人可以否認,他這段時期的油畫代表對華茲華斯稱為在環繞我們的自然世界上「某種超越深深混合的事物」,一種深奧獨特和人性的反應。「藝術」還是什麼?只是,雖然在19世紀初「某種混合的事物」給予了這位英國詩人「在平靜中深思回想」的靈感。相反地在那背教的世紀結束之前,這位荷蘭藝術家,遺忘了公開的宗教,找到美麗的事物但是幾乎沒有平安,使他與我們自己又更不安寧的時代這麼更加相投。

哎呀,梵谷為了認知在自然根本的運行而沒有認出它的原動力─天主,付出極大的代價。沒有靜止不動的推動者的運動,沒有和平的君王的猛烈動態,以壓倒淹沒他告終,以致他死於自己造成的槍傷。至聖的天主,求禰垂憐,求禰垂憐,感覺到禰和需要禰,但是不能─或不會─尋找禰,千千萬萬的靈魂。只有禰知道,他們缺少禰的、無神的宗教,是如何地危險!

主,矜憐我等。

理查•威廉遜主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