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多有權力的人在「經濟學家」的受困惑及令人困惑中有既得利益時,偶然見到(在網站jsmineset.com上)奧地利經濟學校的「七條戒律」的常識很令人快慰。頭兩條,如下所列,是基本的。後五條譴責今天很多國家的政府無疑在政治壓力下,用來嘗試逃避遵循頭兩條戒律的五種方式。在這裡將它們列出,並在每一條附上評論:
一、「你必須賺取所得」。因所有人持續在食物,衣服和住所的需要上花費,每個人、家庭和國家必須總得賺取。他們只能透過生產或提供社區團體的其他成員(或其他國家)那些其他的人願意買的產品或服務來掙取所得。
二、「勿花費多於你所賺取的」。沒有人,家庭或國家可以永遠持續花費多於它所賺取的。否則它必累積債務直到債權人喊停。那時債務終須償還,那是痛苦的,或不償還,那會招致災難的。
三、「沒有國家可以制訂太多的法規」。一個國家必須為公益制訂法規,但是如果它制訂太多的規則而限制公民的生產活動,它將因限制而非促進那活動而損害公益。
四、「沒有國家可以過度征稅」。同樣地國家在生產活動上征過高的稅將阻撓、甚至癱瘓那活動,以致過度的征稅甚至將使一個國家的稅收減少。
五、「沒有國家可以靠開支來走出不景氣」。在不景氣中當一個國家多數的人民都賺和花得更少時,沒有政府可以單靠增加本身的開支來提高人民收入和消費,因為要取得那筆額外的錢來花,它必須借(請看二)或征稅(請看四)或無中生有地印鈔票(請看六)。這三項選擇皆有嚴格的極限。
六、「沒有國家可以靠印鈔票來走出不景氣」。一個政府也不能靠製造額外的錢來花,只是以按下更多電腦鍵或透過印製越來越多的鈔票來解決不景氣,因為除非當貨幣供應的增加時,貨物的生產也有相對的增加,太多的錢競相爭購太少的貨物將抬高物價直到惡性通貨膨脹最終可以完全摧毀那貨幣。
七、「沒有國家可以靠雇人來走出不景氣」。一個政府也不能僅靠雇用失業者擔任不事生產的政府官僚(請看一),或靠支付越來越多的失業救濟金(請看五)來解決失業。
然而假使「民主的」人民如此崇拜錢財以致他們不斷地投票支持被錢財的僕人所收買的政客,如果這些金融家接管他們的政府,除了自己他們可以責怪誰?而且假使對同樣的人的結果將是活生生的悲慘困苦,吾主天主會不在他們犯罪之處懲罰他們嗎?而且他們將會留給了祂任何其他的方式來讓他們瞭解祂給他們生命不是只為了生產,經濟和錢或甚至奧地利學校嗎?或使他們明白這些事物在它們適當之處是必要的,但是在它們之上超越一切有一個永恒的天堂和一個永恒的地獄嗎?
主,矜憐我等。
理查‧威廉遜主教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